超音速出海第一站东京行(下)

  本地化实操交流

周一拜访了汉得(HAND)和Jetro。汉得是一家企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商,立足中国本土的同时积极推进全球化拓展。在汉得日本公司,负责人毫无保留地给大家分享了汉得的基本情况、产品、业务线、发展轨迹、日本落地的经验,以及作为一家跨国公司踩过的各种坑。让大家对出海有了更多的信心,同时对用心做好一家企业又有了更多的敬畏。

Jetro的全称是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,即日本贸易振兴机构,是一个政府组织。会上,相关专家分享了很多关于创立企业的知识、政策、税务、劳务、保险、签证等实际的知识,大家听后受益匪浅,提问也很踊跃。日本对劳动者的保护比较规范,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。

当天,也有一些当地的企业给大家分享了公司出海日本的种种细节,理论联系上实际,听起来很生动。

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汉得毫无保留的分享,尤其对企业发展各个阶段和各种弯路的反思和复盘的经验。

  拜访Google

周二我们一起拜访了Google日本公司,也是在涩谷。Google提前做了准备,从不同的部门调了会中文和英文的人,热烈迎接了我们。刚到Google,就被分成了3-5人的小组,由不同的人带队,分头参观。东京可谓寸土寸金,酒店房间都很狭小,但Google却很气派。我们参观的多是乐队活动室、游戏室、咖啡厅和餐厅、休闲娱乐的地方,当然,对于很多在Google工作的人来说,这也是他们工作的地方,也有不少人拿个笔记本在这些休闲区找个桌子工作。

接待我们的主要是Google日本的市场和营销人员。Google高级增长经理和产研负责人(todo?是否正确)对日本本地化的营销和投放做了深入地分析和深度分享,让大家对公司成长、产品设计和广告宣传有了新的认识。其他Google的专家也在现场做了很多有用的分享,并与大家做了交流。

另外,来自UUUM的专家也分享了在日本市场营销和做产品的宝贵经验,对产品定位、本地化、品质和安全,以及企业架构的设计都做了无私的分享。晚上,大家一起聚餐,又进行了深度的交流。

个人感觉最大的收获不是他们分享的经验本身,而是他们是如何看待市场,如何进行决策的。

当天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Pitch,这个,值得专门说一说。

  Pitch

Pitch就是一个项目路演,限定7分钟演讲加5分钟提问。由于听众来自不同的背景, 因此规定全程用英文。Pitch的课件叫Deck,它与普通幻灯片的主要区别是简洁、文字少。它的主要作用是辅助讲解,内容主要靠讲。

到场的VC不算很多,但都很高端,因此大家也都很重视。

因为要参加这场路演,在国内我们就练习了好几轮,也根据练习反馈做了修改。我虽不是第一次参加路演,但这么认真还是第一次,因此,Deck一改再改。虽然时间有限,Deck强调简洁,但在多次修改中又加了很多内容。为了使演讲更生动,我还专门录了一个36秒的视频。但内容多是有代价的,为了避免超时,就需要不断地修改和练习。这也是这次旅行最大的压力了。我最近在使用墨问便签写作,练习演讲时也使用了墨问便签,录音的同时也可以实时转成文字,便于修改和校正。练了十来遍之后,基本能在7分钟左右讲完了。

为保证效果,大家提前几天就将课件统一汇集到了Google Presentation(Google Docs)上并冻结了修改,Google的同事还帮忙做了美化和调整。

参与路演的团队大都参加过公开的路演,有几个也拿过头部VC的投资,感觉他们要轻松一些。大部分团队也都有国际教育或海外工作的经历,因此英文演讲对他们也不难。跟大家比起来,我就有些土了,不过,这几天我也刻苦练习,倒是也没有拖大家后腿。

路演当天,绝大部分团队也都按时讲完了Deck,也很好地回答了VC的提问。总之表现都不错,互相之间也学到很多。不过我发现也不是所有同学的Deck都很简洁,有的也是密密麻麻的文字。但只要能流畅讲完,项目好,现场气氛好,Deck形式也不是那么重要。

这次路演示主要还是一次展示和交流,VC也没有当场表示要投资。最近VC投资都很谨慎,在日本,做事情也要按部就班,急不来。不过,这场路演也不是走过场,后面还会有持续的对接和跟进,这一点,对创业者和整个生态,尤为重要。

我个人从路演中收获很多。不仅路演本身,从之前的Deck撰写、内容设计,到重点的把握,以及临场的表现,都感觉到了提升和成长。反过来,对自己的产品定位和商业模式,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我觉得从这一点上来讲,比收获一个VC的投资可能更重要。

路演完了就轻松了许多,大家彼此交流交换名片,就算熟悉了。

  访日本金山和Stripe

金山自2005年就来到了日本,是雷军创立的。这些年,金山稳扎稳打,如今也有了很多成就。金山日本的社长给我们分享了他从基层的员工,研发、产品、运营、销售成长为社长的经历,以及一路走来的风景。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即使对在国内有强大支撑的金山也是。当然金山有个天然的优势,背靠国内把一些优秀的软件如WPS、金山毒霸等国际化和本地化,卖到日本市场,打下了良好的生存基础。然后靠坚定的信念、深刻地洞察、敏锐的眼光和积极的创新,使企业走上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轨道。与本土渠道和代理商的合作,也是外来企业在日成功的很关键的一环。

当天,Sparticle、JUREN、Rokid等公司也有代表分享了生成式AI在日本市场的机会、AR/VR等硬件创业在日的落地经验等,干货满满。

做过海外业务的应该都知道Stripe,它相当于一个全球的支付宝,对中小企业友好,是海外业务收款的首选。Stripe在旧金山和都柏林设有两个总部,在东京和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办事处。Stripe也分享了他们在日本从0到1的实践,让我们看到除了中企外,其他国家的企业在日本落地的过程。他们也分享了在日本的跨境公司,在处理支付问题的注意事项等。大家收获颇多。

当天最大的收获来自金山的分享,金山社长从基层员工到社长的成长经历,结合公司的发展实践,是最值得学习的。

  尾声

行程临近结束,各团队的小伙伴们聚在一个咖啡厅做了进一步的交流和复盘。大家在分享自己收获的同时也对行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,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,期望下次能做得更好。

在行程中,一直有热心的同学每天记笔记发到群里,不时回顾一下对大家也很有帮助。当然,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我写这篇文章可以有更好的参考。

这次活动时间比较长,涉及到的团队和合作伙伴比较多,而且大家的行程也有差异,并不是从第一天就齐步走到结束,因此,对组织者也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。声网超音速的小伙伴们不辞辛苦,一路策划,与大家同行,行程圆满结束,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。

结束是新的开始。超音速会一直陪伴生态中的小伙伴们。不仅提供各种项目和VC对接机会、出海支持和创业辅导,也提供合作伙伴提供的云基础设施和AI资源,不管免费和打折的,都是单打独斗的小团队很难拿到的资源。

除了东京当地的见闻和交流,在行程中,也有幸结识了很多同行的小伙伴。他们大多数都有海外求学的经历或海外工作的背景,思路也比较活跃。也许是因为大家都是身处海外的中国人,一见面就都很亲切。跟他们交流起来,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问题的看法也都很新颖和独特。那种感觉,跟国内的交流就有很大的区别。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

笔记和复盘是很重要的,它不仅加深了对此次活动的记忆,也有助于下次做地更好。

复盘结束后,大家一致选择自由活动,没有再全员聚餐。我则跟几个小伙伴闲游购物,一边又欣赏东京的夜色。

  AI展会

最后一天参加了NexTech AI展会,还是在SusHi Tech的那个场馆。轻车熟路。团队的行程已经结束,但还是有不少的小伙伴参加了这次展会。这个展会更侧重AI,除日本本土的企业外,也有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企业参加。总体是,感觉参展的企业更“有钱”一些,展台也比SusHi那个面身Startup的要气派。不过,总体上说英语的代表不多。

展会上英伟达的显卡自然很亮眼,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硬件。当然,基于ChatGPT等的AI项目也不少,但没有国内那种百模大战的感觉,大部分还是基于公有云的生成式AI做创新和落地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们有个专门的人才育成的分会场,里面是大量的教人有效使用ChatGPT和各种生成式AI的平台和项目。

参加这次展会最大的感触就是做AI不一定需要百模大战。

  番外

初到日本,无论遇到谁,都会告诉你,日本是个人情社会,要获得对方的信任需要很长的时间,这就要求做生意要诚实守信,产品过硬。不过,他们也会告诉你,日本也是个发达的商业社会,客单价和客户忠诚度都很好,他们一般不会因为另一个竞争对手粗野地降价就离你而去。

日本的公共交通很发达,几步就一个公交站或地铁站。停车费很贵,所以自己开车上班的人相对较少,街道虽不宽,但交通也不拥堵。我在iPhone上绑了Suica的公交卡,可以直接NFC刷卡,用Apple Wallet充值,非常方便。

日本的饭也都很好吃。我常吃的快餐就是一些盖浇饭、拉面之类的,复杂一点的就是日本料理和寿司,也吃过烤肉和火锅。不管吃什么,生鱼、生肉和生鸡蛋是少不了,一点不腥,还很好吃。

日本人多喝冰水,我在家虽不喝冰水,但一般喝凉开水,因此也适应。国人一般喜欢喝热水,同行的也有几个要喝热水的小伙伴,就需要多适应。

日文大约有一半都能看懂,大部分情况下都有一半以上的汉字。虽然与汉字发音不同。但对于地名等,可以直接参考英文的发音,也差不多能听懂。日本的“站”写作“駅”,如“东京駅”,我猜大概同“驿”,回来查了查果然如此。日本古代的文字就是繁体中文,应该是汉唐传入的比较多吧,后来就分叉了。日本在有文字之前就有音,与朝鲜语发音比较近,大致与蒙古语、通古斯语、土耳其语属同一语系。我虽听不懂,但听起来很好听,有些场景听起来就像在吟唱。

我从小就可以读很多繁体中文,借助英语,拍照翻译,在东京顽强地生存了下来。

有些小店支持Suica公交车付款,大部分都支持Visa信用卡,有的还支持银联和支付宝、微信。东京是个国际化的城市,有的电子点菜机上也有中文的界面,很多店如友都八喜还有中文的语音广告和说明。最近日元贬值,外币的购买力增加,据说游客也多了起来。在大街上,随处可见来自各种国家的外国人。

我没有大肆购物,在机场免税店买了几支唇膏,不到国内价格的2/3,还是挺实惠。其实日本街上到处都有免税店,我在优衣酷随手买了几件衣服,出示护照还免了税。临行前,感觉百密一疏,忘了换日币,在首都机场换了点现金,每单要多交60元钱。不过,一块钱人民币能换20多日元,瞬间感觉很有钱的样子。但在东京也基本没有用到现金,只是最后几天强行用了一下。

有一天,群里有人说地震了,我当时在睡觉,没有感觉到。据长在日本的小伙伴们说,如果每个月不震两下,就感觉不适应。我们回来后,群里又有人说地震了。日本处于地震带,小孩从小就受地震教育。离我酒店不远有一所小学,小学的操场边上也写着应急避难场所字样。

大约是岛上面积比较小,据说日本的酒店普遍都比较狭窄,我订了经济型酒店,初到感觉很不适应。但由于酒店是跟机票一起订的,在办签证前要订好,因此也不容易换。后来也有点“因祸得福”,同行的小伙伴住到跟我同一家酒店,价格却贵了一倍。据说是由于日元贬值游客增多等诸多原因,酒店以及一些大牌奢侈品等普遍有些价格上调。长期通缩后,日本最近几年进入通涨。

在东京的日子,每天都有些犯困。因为贪玩,要准备Pitch,有时候又不得不处理一些国内的工作,因此睡得比较晚。东京与北京有一小时时差,大家都开玩笑说是按北京时间睡觉,东京时间起床,看来跟我的状态也差不多。回到北京,正赶上TGO GLTC晚宴,大吃一顿,东坡肘子跟日本料理吃起来完全是不同的风味。晚上住进酒店,与东京的价格相当,但面积大好几倍,床也更舒服,好好睡了一大觉恢复元气。

回首东京行程,不长也不算短,虽然匆匆走过,也感觉去了不少地方。在回来的出租车上,正好有人问我出去浪了这么多天回来没有,遂攒成小诗一首,发给他。随口胡诌,未酌韵律,方家莫笑。

一浪十多天,终回烟。回望东京清凉,街明道净,秩序井然。登晴空树,览京都全貌,远有富士山。上野游客多,走马东京博物馆。追前朝旧事,一晃数千年。思鉴真东渡,教化万民,佛法无边。今民众安居乐业,放眼国际,创新创业有新篇。夜游浅草寺,打卡金龙山。逛涩谷,串秋叶原,近处感受二次元。相约购物,酒屋小聚,五湖四海共言欢。夜浪六本木,晨起赶航班。北京夜宴,辗转又回烟。(注:烟指烟台)

(全剧终)

注册登录 后评论
    // 作者
    d
    @dujinfang
    RTE社区联合主理人,FreeSWITCH中文社区创始人。
    • 0
    // 本帖子
    分类
    关键词
    // 相关帖子
    Coming soon...
    • 0
    超音速出海第一站东京行(下)
    dujinfang